林琼瑶是2021年盐城市“汇盐行动”引进的第一批名校优生,海南文昌人,共青团员,毕业于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,现在盐南高新区高新技术中心工作。
“你看见了什么,你记住了什么,你为什么感动”。大学时参加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、南开大学原创话剧《杨石先》的林琼瑶,深知讲好一个故事的重要性。在有故事的人身上,能读懂历史的激越与飞扬;在有故事的土地上,能读懂城市的过去与未来。好的故事总是能穿透时间,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。
去年6月份从南开大学文学院毕业后,林琼瑶选择在盐南高新区高新技术中心以“科创”成就梦想。“其实,我就像一头撞进了大观园里的刘姥姥。在科创大观园里,我就是处处感到新鲜,处处感到好奇。”她以笔为枪、画纸做旗,线上线下齐发力,同频共振,在现场记录、在一线采访、在线上发声,用情用力讲好盐南科创故事。日前,她负责制作的盐南“创新委”一图读懂在盐南发布上,日均阅读量3000+,因其生动形象、简单明了,被澎湃新闻等官媒同步发送,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,成为盐南打造“创新之核”的生动缩影。
第二届西伏河创新大会召开期间,林琼瑶每天上午8点开始工作,到深夜12点多还在查阅资讯、整理素材,只为讲好盐南科创故事。她一方面,负责对接邀请记者采访、筛选上报重要新闻素材、写稿上传等;一方面统筹宣传工作、联络盐南发布通讯员,同大家一起合力完成宣传工作。7天累计向盐南发布发送宣传报道7篇,4篇登头条,日均点击量近千,部分稿件登新华日报、交汇点、中国江苏网等官媒页面。她用真诚的作品传播西伏河上的创新故事,为一线工作人员鼓劲加油,助力办好创新大会,使得大会成为长三角北翼最鲜亮的科创标识。
虽然林琼瑶的主要身份是俯身于案牍的文字工作者,但她深知,“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”,只有通过多维度的交流和互鉴才能不断提高水平。连日来,她奔走在各个条线拓展讲好盐南科创故事的角度,做好科技志愿服务工作、跟催载体画册、对接科创PPT、推进《数智盐南 创新之核》宣传片制作……她不停地与设计、同事们线上线下进行交流,她用一张张照片、一段段文字、一个个视频,讲述创新浪潮在盐南澎湃激荡的感人瞬间;回到办公室的她又马不停蹄地整理大家提供的新闻素材,选取最好的素材上传投稿,忙完回到家中经常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连日的辛劳换来了宣传报道工作的捷报。江苏省科技厅对科技宣传工作成效突出的22个单位予以通报,盐南高新区高新技术中心赫然在列,林琼瑶参与了资料整理和报送的全过程,这为她讲好盐南科创故事注入了强烈的兴奋剂。
“以初心为原点,以梦想为坐标,以科创故事为彩笔,画出属于盐南的精彩瞬间。”未来,她还将在科创大观园里纵情遨游,在坐标世界里义无反顾。她要做盐南科创故事的记录者、讲述者,选择永远炽烈地燃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