甫一出世,江苏蓝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即引发业内关注。
投产至今仅一年时间,蓝素公司的PHA产品规模就做到了国内第一。PHA(聚羟基脂肪酸酯),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一种,是一系列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,具有优异的强度、耐热性和阻隔性,可广泛应用于绿色包装、餐饮具、化妆品、纤维织品以及其他高端应用制品,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实现生物降解。在一般土壤中,一根PHA吸管大概40天到50天可完全降解,在海洋条件下,大约58天可降解完,产品为解决全球塑料垃圾污染、实现碳中和提供绿色可持续的解决方案。
2021年4月,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材料李腾博士作为高层次人才来到滨海,并创办了江苏蓝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。他领衔的年产25000吨生物降解新材料PHA产业化项目,成功入选市“黄海明珠人才计划”领军人才项目,获得领军人才资助500万元。市委、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,特别是“黄海明珠人才计划”的优惠政策,让他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。
起初选址时,国内有30多个城市和蓝素对接洽谈,最终李腾选择把企业落户在盐城,主要在于良好的营商环境。工厂建设过程中,园区的服务人员至少一天跑几趟,随时协调解决问题,其间克服重重困难,工厂如期推进。
2022年1月1日,由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蓝素公司在黄海新区奠基,目标是年产25000吨PHA。一期投资4亿元,设计年产能5000吨,于当年10月28日建成试生产。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,致力于设计、开发、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,其中包括可降解材料PHA。截至目前,经多轮融资,企业已获得腾讯、高瓴等超过20亿元的投资。而蓝素作为一家掌握PHA大规模制造技术的企业,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。PHA的制造技术位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《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》(第二批),也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减碳技术之一。
自2023年1月开始投产以来,蓝素公司一方面认真做好生产工作,全力加速产能爬坡;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,积极与国内外客户对接,确保订单充足。当前蓝素已收到不少来自欧洲、美国、日本等地的订单,产销形势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,每个月有20多份的生产订单,正在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产品的研发和开发。目前,江苏蓝素PHA一期生产线经过升级改造以后可达到6000吨,BP330和BP350两个牌号的产品已获得TüV奥地利集团的海洋降解、土壤降解、家庭堆肥和工业堆肥认证,后续将会有更多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,为我国“双碳”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。
2023年8月,蓝晶微生物和欧莱雅中国研发签署了生物合成工业化研发协议。此次合作是欧莱雅集团在中国推进绿色科学变革的重要一步,不仅是欧莱雅对蓝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能力的认可,更是证明生物制造可以为美业领域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选择。2023年9月,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全球领导人峰会在纽约顺利召开。蓝晶微生物作为“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SDG创新加速器”项目中的唯一一家中国代表企业,发表了「应对塑料污染问题、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创新解决方案——天然有机材料蓝晶™ PHA」主题演讲。同月,第二十三届CIIF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成功举办,蓝晶微生物以“数字化合成生物平台,加速材料设计创新与制造”为主题,作为合成生物技术领域的核心参展商之一,重点展示了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成果。
PHA产品市场日新月异,面对不断而来的挑战,蓝素公司将进一步加大设备、研发投入、开拓市场、强链补链,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下一步,将继续聚焦市场需求,练好企业内功,以有效提升产品技术质量标准为重点,争取把更多产品早日打入市场,更好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。